治療青光眼 分流勝於圍堵

聯合報/健康天地 2013年10月26日

作者:
呂大文/三軍總醫院眼科主任、台灣青光眼醫學會會長


青光眼是一個逐漸讓人失明的疾病,排名全球失明成因的第二位,病因是眼壓高於眼睛可容忍範圍,造成眼神經破壞,進而影響視野。

眼壓高低影響青光眼患者的預後,目前在台灣治療的15萬名青光眼病患中,很多病患都對眼壓起伏不定感到憂心,大家都擔心青光眼會導致失明,無不希望控制眼壓,但眼壓要如何控制?

目前歐洲中國熱盛行,古代中國智慧常被醫學專家引用。幾個月前,歐洲青光眼醫學會主席瑞典歐姆大學眼科教授海爾,接受台灣青光眼學會邀請來台演講時,特別對大禹治水故事有興趣。他想把這個故事用在他的青光眼治療新書上,海爾教授對於大禹在數千年前治水時,就了解到導引分流重於圍堵,感到十分驚奇與佩服。

眼壓高低與前房房水液的產生量相關,海爾教授表示,目前青光眼藥物依其種類,有使前房房水液容易排除與減少房水液分泌的藥物,而青光眼手術也有使前房房水液容易排除及減少房水分泌的手術。

若大禹治水的觀念是對的,似乎增加房水液排除比較有效,他以減少房水液分泌的手術為例,有相當數目患者治療後,眼球可能萎縮,而增加房水液排除的手術,完全不會造成眼球萎縮,因此大禹治水觀念在青光眼手術來說,是完全相通的。

至於青光眼藥物,目前最有效的降眼壓藥物為前列腺素,作用亦是增加房水液排除,而減少房水液分泌的乙型阻斷劑,效果愈用愈有限,尚有一些全身性副作用,目前雖仍常被使用,但已逐漸被前列腺素取代。

海爾教授認為,不論藥物或手術,增加引流似乎都略勝一籌,應是青光眼治療的主流原則,至於選擇手術或藥物治療,則依疾病種類、嚴重程度及病人意願而定。

我與海爾教授討論時也指出,亞洲地區隅角閉鎖性青光眼盛行率仍然很高,隅角閉鎖性青光眼治療的基本原則為先雷射後藥物,亦即在虹膜上作穿孔術,改善眼球結構造成的眼壓上升,若眼壓仍高,再加上藥物。

虹膜雷射穿孔在某個程度上,也是增加引流,但這個引流是加強眼內引流,而非眼內至眼外的引流,與隅角開放性青光眼不同,但基本上皆與大禹治水的觀念相符。

健保規範減少房水分泌的乙型阻斷劑為第一線用藥,前列腺素是第二線。

聽到海爾教授一席話,覺得中國古代智慧能運用於現代醫師對疾病治療的考量之一,不得不令人莞爾。



延伸閱讀
認識青光眼

專文連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