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保護孩子的眼睛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保護孩子的眼睛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19歲男大生盯螢幕12小時 度數飆至2500度罹白內障

三立新聞2014年10月01日【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一名19歲的大學生,因為每天使用智慧型手機及電腦玩遊戲、上網長達12小時,導致罹患白內障、近視度數在半年內飆升至2500度,經過手術換人工水晶體才保住視力。

野外戲水微生物多 隱形眼鏡勿入

蘋果日報2014年08月19【陳瑄喻╱台北報導】

除了到海邊戲水消暑外,許多民眾也喜歡到野溪烤肉、玩水,但深山中環境複雜、出沒動物多,加上其他民眾來回浸泡,溪水內不僅有細菌、大腸桿菌,甚至還會有阿米巴原蟲,若跑進眼內就會咬傷角膜,嚴重者可能會失明。 

小學生越不愛動 身心視力健康均會影響

 
自由時報 2014年07月01日【邱宜君╱台北報導】
 
學童放暑假,生活如何安排?有調查發現,全台學童假日懶洋洋,窩在家裡看電視、打電動、吃零食,每天盯著螢幕高達5小時,而且越是坐著不動的孩子,越常吃垃圾食物,面臨肥胖、三高、近視的隱憂,家長應多留意。

領先全球 臺研發新藥 抑制近視

 
蘋果日報 2014年06月30日【邱俊吉╱台北報導】
 
台灣學童近視率高,調查顯示小二生約四成近視,到小六已高達六成多有近視,但治療近視方法多年來沒新進展。高雄醫學大學研究團隊最近研發一種全新化合物,動物實驗證實可避免老鼠近視惡化,預計三年內啟動人體試驗,若能順利製成藥品,將是全球數十年來,唯一沒副作用的預防近視加深藥水。

近視逾6百度 恐早發白內障

 
人間福報 2014年06月24日【陳玲芳╱台北報導】
 
教育部最新統計,每三名小學六年級學生,就有兩人近視。醫師表示,3C產品普及後,近視就醫學童增加近三成,若近視逾六百度,易產生早年性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黃斑裂孔、黃斑出血及黃斑退化,嚴重甚至失明。 

過暑假緊盯3C瘋電玩 學童視力損傷倍增

中時電子報 2014年06月14日【陳瑄喻╱台北報導】

暑假即將到來,不少孩子寧可半夜不睡覺,宅在家裡玩電玩,曾有學生一個暑假近視暴增500多度,經治療後才逐漸恢復視力,醫師提醒家長要約束孩子使用3C產品時間,否則過了一個暑假,視力就回不來。 
 

療癒系料理—宮廷花椰菜奶油濃湯

花椰菜含有豐富的營養,例如胡蘿蔔素、維生素B群、C、蛋白質及鈣等成分,其中還有一種抗氧化劑,可以避免眼睛的視網膜受到陽光中紫外線的傷害,也可預防老年黃斑部病變,建議家中長輩多吃花椰菜當做保養,大人小孩更應該常常吃來預防及保健。  

北市小二學童 4成近視逾50度


聯合晚報 2013年11月05日【沈能元╱台北報導】


台北市小二學童近視度數逾五十度者,比率竟高達約四成,恐為高度近視潛在患者。北市衛生局七月進行高度近視防治減度專案,免費為一萬兩千名小二學童檢查視力,佔比約七成七,結果近五千人的近視已逾五十度,是高度近視潛在患者。醫師提醒,近視度數偏高將增加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白內障、青光眼等風險。

滑世代幸福教養座談會 提供正確親子教育觀念





軍聞社2013年10月13日【林敬傑/台北報導】

漢聲廣播電臺與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今天在臺北市議會共同舉辦「滑世代幸福教養座談會」,邀請兒童健康、親子關係及網路安全等各領域專家,全方位分析3C產品對孩子的影響,期能發揮拋磚引玉的作用,提醒家長「別讓3C當保母,找回真實親子愛」。

無法忽視她的好—藍莓瑪芬

在色彩心理學中,藍色代表知性、紫色則為尊貴的象徵,藍紫色的藍莓,是不是很像低調內斂的寶石呢?而藍莓也確實跟寶石一樣極富價值,除了富含有利於視網膜的花青素,還能調節我們眼睛裡水晶體的厚度以改善近視,在日本有「視力果」的稱號。更讓人心動的是,多吃藍青色食物,還能輔助眼球所需的膠原蛋白組成,保健又美顏。讓人不禁要稱讚藍莓,真是太有才華了!

藍莓入甜點也十分討喜,小巧精緻的藍莓搭配鬆軟的瑪芬,表面再灑上一層糖霜,當做小禮物送給心儀的對象,絕對是一出手就成功噢! 

養眼又可口—菠菜風味班尼迪克蛋

提到含鐵量高的「菠菜」都會讓人馬上聯想到大力水手卜派,雖然吃下菠菜的大力水手瞬間力大無比的關聯只是純屬烏龍,菠菜在綠色蔬菜界依舊擁有不可敗的地位,因為諸多臨床研究都已証實菠菜是葉黄素的最佳來源之一,而葉黄素對於預防白内障及眼睛衰老導致的視網膜黄斑變性十分有效 。更棒的是,富含鉀、鈣和鎂元素的菠菜,能幫助眼部肌肉增強彈性,讓現代社會已不可避免用眼過度的生活,能盡量減少近視發生的可能性。 

讓3C當保母 學童傷身又誤學習





台灣醒報 2013年07月23日【黃文瑜╱台北報導】 


別讓孩子成為「3C小孩」!中國醫藥大學兒童精神科主醫師王明鈺表示,學齡前孩的童不適合使用3C產品,會影響孩子學習。三軍總醫院眼科主任呂大文醫師也說,越早使用3C產品越容易近視。即使要用,父母也要慎選適合的軟體,並以身作則。

王明鈺醫師表示,現在的小孩是「3C原住民」,出生後就接受電視、手機、電腦的刺激,一個五歲小孩,只要幾分鐘就能很順暢的使用智慧型手機,變成 「3C保母」。但對學齡前的孩童而言,長期使用3C產品並非好事。

每天戶外活動2小時 近視率下降



中時電子報 2013年08月02日【林宜慧╱台北報導】 

根據新加坡一項調查顯示,每天做戶外活動超過2至3小時,可降低近視發生與惡化,就算同樣血緣的兄弟姊妹,每天戶外活動時間不同,近視狀況也有明顯差異。

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主任呂大文表示,根據3年前新加坡針對移居澳洲的有血緣關係學齡兒童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即便是兄弟姊妹,居住在課外活動多的澳洲新加坡裔兒童,視力普遍比同年齡層、但居住在課外活動少的新加坡兄弟姊妹來得好。

學童配眼鏡 擬須由醫師驗光


聯合報 2012.12.7【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

立委王育敏、徐少萍昨天在立法院社福委員會建議,未來驗光師即使取得驗光證照,也不能替十二歲以下學童驗光;學童首次配鏡前,須由眼科醫師檢查;衛生署長邱文達則表示贊同。但因立委有不同意見,衛環委員會也保留該條文,留待朝野協商。



立法院社福委員會昨天審查「驗光人員法」草案,立委王育敏質詢指出,她擔心小朋友有假性近視,萬一戴上眼鏡,可能變成真近視。



她與立委徐少萍都要求,六歲到十二歲兒童若懷疑有近視,首次驗光應先由眼科醫師檢查,確認是否假性近視,才能到眼鏡行配鏡,不能由驗光師直接驗光;若確認有近視,將來度數增加,則可由驗光師執行驗光。



「有一歲的小朋友來治療近視。」眼科醫學會常務理事呂大文治療過年齡很小的近視族。他說,這類病例大多眼球發育先天異常,眼軸過長,眼鏡行的驗光師不容易驗出來,只能在眼科檢查。

立委關心假性近視問題,呂大文表示,眼睛負責調節視力焦距的睫狀肌,小朋友因收縮力佳,用力看東西,可能出現三百度以內的近視或遠視;或因長時間近距離看東西,睫狀肌緊繃,也可能驗出近視,的確有假性近視可能。



研究發現,罹患近視年齡愈小,度數加深愈快,日後出現六百度以上高度近視機會增加。


國民健康局副局長孔憲蘭說,學童在幼稚園中班以後,就會由受過訓練的老師,藉由萬國視力表檢查視力;小學以後,每年也會由校護或公衛護士,為學童定期檢查。



不過,呂大文強調,萬國視力表只能瞭解眼睛視力零點幾,要確切瞭解有否近視,就須使用驗光機,以及點散瞳劑使睫狀肌放鬆再驗,才能驗出正確近視度數。

呂大文指出,小朋友到了六歲,視力發育穩定;所以最好到了四歲可以配合醫師指示,就可以到眼科檢查視力。



有人會接受角膜塑型術,用硬式高透氧隱形眼鏡,壓平角膜弧度,改變屈光度以減少度數,但對預防眼軸增長效果仍無定論。呂大文說,目前較常使用睫狀肌麻醉劑,來治療輕度或假性近視。




早產兒眼疾 拖2個月恐失明

蘋果日報 2012.5.28【蔡明樺╱台北報導】

十二歲小汝因早產致視網膜剝離,錯過黃金治療期變全盲,「看得見」是她遙不可及的夢想。三總眼科部主任呂大文醫師說,很多先天性眼疾是早產造成,嬰兒在純氧保溫箱內易刺激視網膜,應把握出生兩個月的黃金治療期,若嬰兒黑眼球異常放大或縮小,應檢查是否先天性青光眼或白內障。

台灣國際奧比斯防盲救盲基金會昨號召兩千人,在台北市政府廣場排成台北101大樓圖案,為全球視障孩童募得一百二十萬元公益基金。

出席活動的小汝,出生兩個多月就因視網膜剝離失明,即使被嘲笑是瞎子,她已能樂觀面對,最大心願是有天能看國片《賽德克.巴萊》。

2千人排101募款

同樣出席兩千人排列101募款活動的十二歲王向銘,也是早產兒,出生四個多月時,父親王尚智拿玩具逗弄他卻沒反應,就醫發現視神經已萎縮,為讓視障兒子接受特殊教育,王尚智更舉家從桃園搬到台北。 

孕婦不可碰菸酒

台北市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婦產科醫師林姿吟提醒,孕婦睡眠充足、不碰菸酒,飲食注意衛生避免腸胃炎,都可降低早產機率;有早產家族史、子宮頸閉鎖不全的孕婦,可進行子宮頸環紮術,避免早產。

如何預防先天性眼疾

1. 孕婦睡眠充足、不碰菸酒等,可降低胎兒早產機率
2. 子宮頸閉鎖不全的孕婦,可進行子宮頸環紮術,避免早產
3. 早產兒用純氧維持血氧濃度,易刺激視網膜,致異常增生、剝離
4. 若胎兒出生後,黑眼球有異常變大或縮小,應檢查是否為先天性青光眼、白內障
5. 胎兒視力異常在出生2個月內為黃金治療期,錯過恐永久性視障


資料來源:林姿吟醫師、呂大文醫師


點散瞳劑沒防護 童假性老花

蘋果日報 2012.2.24【林師民、高子航╱綜合報導】

一名五歲女童因有五百度假性近視,接受散瞳劑療程,近來卻出現畏光、假性老花眼情形,家長帶往就醫才得知,原來是孩子接受散瞳劑治療後瞳孔放大,增加光線進入眼球機會,但女童外出時卻沒戴墨鏡防護,差點造成水晶體受損。

國軍新竹醫院眼科醫師蔡馨儀昨表示,兒童的假性近視可使用散瞳劑減緩度數增加,但散瞳劑會使瞳孔放大,進入眼球的光線可超過正常的二十五倍,因此進行散瞳劑療程的孩童,外出時一定要戴上墨鏡,來防護紫外線傷害。

外出應戴墨鏡

蔡馨儀表示,這名進行散瞳劑療程的女童,白天因外出時沒戴墨鏡,已出現畏光、假性老花眼情形,長期下來可能會傷害水晶體。

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主任呂大文說,兒童假性近視好發於國小學童,治療兒童假性近視的散瞳劑分短效與長效型,後者因藥效可維持約兩周,應配戴抗紫外線墨鏡,以防瞳孔放大後接收過多紫外線,造成水晶體受損,甚至是併發白內障。

兒童假性近視 注意事項

1. 國小以下學童若發現看不清楚,可能為假性近視,應至眼科確診

2. 假性近視可藉使用散瞳劑搭配角膜塑形片治療、減輕度數

3. 使用長效型散瞳劑的患者,白天外出時應配戴抗紫外線的墨鏡保護眼睛

4. 散瞳劑治療期間若有畏光、視力變差情況,應回診,評估眼內水晶體是否受損


資料來源:呂大文醫師






開學囉 訂做寶貝健康說明書!

自由時報 2009.8.31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開學了,不論孩子是新生入學或更換班級,及早進行學童健康的親師溝通,將有助於守護孩子在校的健康狀況。

醫師建議,不論學童是氣喘、過敏、視力矯正、過動或癲癇⋯⋯,家長最好能在開學時,為孩子量身訂作一份健康說明書,或在聯絡簿上註明,提醒學校或安親班老師,包括用藥、運動、安全防護等注意事項,事前的溝通,將可以避免孩子被投以異樣眼光,或造成遺憾。

氣喘兒可運動 打掃避灰塵

台灣近年來過敏氣喘盛行率越來越高,調查顯示,台北市國小一年級幾乎每5個小一學童就有一人有氣喘。長庚兒童醫學中心內科部主任黃璟隆指出,有些氣喘兒天氣一變就咳嗽、運動後也咳嗽,這些咳嗽並不會傳染,但過去SARS流行期間,仍有學童因為這些症狀被誤會、無法上學。最近因為新流感疫情,為了避免類似情形再度發生,建議家有氣喘兒的家長,不妨讓老師了解,氣喘兒可能的症狀。

此外,也可以提醒一些平日注意事項。例如,這些孩子可以運動、可以跑跳,老師不需要過度擔心。只需要在分配打掃工作的時候,避免讓他們擔任可能會揚起大量灰塵的工作即可,例如,打掃廁所可能比打掃積灰塵很多的地下室來得適合。或者讓他們戴上口罩打掃。

由於這類孩子一旦感冒,可能會拖比較久,也要請老師提醒這些孩子常洗手,減少感染的機會。

近視寶貝族 墨鏡擋強光

另一個常見問題就是近視。若孩子正在接受近視治療,有使用散瞳劑來避免近視度數增加過快時,三軍總醫院眼科主任呂大文醫師提醒,這類小朋友在戶外活動時最好戴帽子或太陽眼鏡,以減少畏光、保護眼睛;為避免同學覺得奇怪,可事先溝通。朝會若強光刺眼,則建議最好不要參加。

溝通有藝術 避免貼標籤

三軍總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葉啟斌表示,理論上能讓老師清楚孩子的健康狀況是好事,但要避免老師知道後,反而給小孩貼標籤。所以在告知過程中,務必要提醒。

例如,過動症的孩子經過用藥治療,在課堂上失序行為、多數能獲得控制,但若老師因為知道了小孩的狀況,而在小朋友不乖的時候當眾問,「你今天沒有吃藥嗎?」等言論,反而會使得孩子的自信心受挫。

至於過動兒若沒有用藥,則特別需要老師耐心,除應該讓老師充分理解孩子脫序或失神的行為不是故意、而是生病之外,小朋友可以選在前排、老師面前的位置,一旦孩子失去耐心,老師可隨時拿個畫冊或是其他題目給他做。台安醫院敦南心智發展中心執行長許正典表示,現在多數教師都滿認真的,家長不要害怕說明孩子的病情;正確跟老師分享,可以讓孩子的校園生活更少障礙與意外。




弱視


工商時報 三軍總醫院 一般眼科主任 呂大文

什麼是弱視?簡單地說,弱視是指視力不良,經過眼科詳細檢查,既找不出器官上的變化,也無法用眼鏡矯正視力。

造成弱視的因素

人類的視力有一段最重要的發育期,一般為出生後至四、五歲之間。剛出生的嬰兒視力很弱,在一至二歲時期發育最快,至四、五歲時可達到最高峰。這時裸眼或矯正視力一般可達到成人壹點零以上的視力。

在視力發育的過程中眼睛與視覺中樞需要接受適度的光線與視覺刺激,才能發育完整。當光線投射入眼睛後經過角膜、前房水、水晶體、玻璃體等屈光作用,在視網膜上形成焦點,並刺激網膜神經節細胞形成神經電位,再經過視神經的傳導,才至腦部視覺中樞。

在這一段發育時期,如果光線進入眼球並在網膜上聚焦的作用受到干擾,即會影響視覺刺激的不足,形成視力發育的障礙,致造成弱視。

例如高度的屈光異常(高度近視、遠視或亂視),因光線進入眼球後無法在網膜上正確地聚焦,就可能造成弱視。其它如斜視、眼瞼下垂、白內障、角膜白斑⋯⋯等疾病,如果發生在此發育期,因阻礙光線進入眼球在網膜上的聚焦作用,均有引起弱視之可能。

弱視的症狀

輕微的弱視於孩童時期常沒有明顯的症狀,尤其是單眼弱視的病人,更常因一眼視力是正常的,而未能察覺出視力異常,往往在例外的視力檢查時才發覺有一眼的視力,或是用手掌交替遮蓋眼睛比較測試,才無意中發現一眼的視力很差。兩眼高度屈光異常的病人,常有注射物體時側頭或瞇眼,看電視時喜歡靠近螢光幕,作功課無法專心,或是寫作業字形不佳之情形。

弱視的治療

治療弱視之前,首先應確定是屬於那一類型的弱視,才能針對弱視的原因作有效的治療,例如先天性的白內障或眼瞼下垂引起的廢用性弱視,則須先以手術的方法摘除白內障或矯正眼瞼下垂;斜視引起的弱視則依其斜視的情況接受手術或眼鏡矯正;屈光異常引起的屈光性弱視,則必須先戴上適度的眼鏡來矯正屈光異常,使光線能正確地聚焦在網膜上,刺激視力的發育。

對於單眼性弱視病人,較常用的治療方法為遮眼療法,此法只需用眼罩將健康眼遮蓋,強迫弱視眼多使用,以達到訓練的目的。

至於遮眼時間的長短則依照醫師的指示。有時健康眼也可利用藥物或鏡片使之視力不清,以增加弱視眼的使用,進而促進弱視眼的視力。

另外可使用特殊的弱視訓練儀來訓練激發弱視眼,使其恢復視力。值得注意的是,弱視的治療與訓練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常需要數月、半年甚至幾年的時間,因此在治療矯正期間,小孩子的合作與父母親的耐心與督促是很重要的。

弱視早期診斷治療重要性

人類視力發展最重要的時期為出生後至四、五歲之間,因此如能在這一段視力尚在發育的時期發現弱視作早期治療,其治癒的機率就很大,如果在十歲以後才發現,因其視力發育已成定型,治療效果就很差。

根據統計,弱視病人約佔人口的百分之二,比例相當高,故我們建議孩童於足三、四歲時就應找眼科醫師作例行的視力檢查,孩童於此年紀只要稍加指導即可以簡單的視力表測驗視力。

根據衛生署的調查,三到六歲學齡前兒童有3%患有斜視,且大部份未經診療。一般人視力發育幾乎都在五歲以前,弱視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十分重要,四歲以前治療效果最好,六歲以前治療效果尚佳,八、九歲以後因視力發育已定型,治療效果較差。

早期診斷與耐心的治療,是斜弱視治療成功的重要因素。




小朋友 也會青光眼


聯合報 2004.7.6 星期二

臨床上偶爾會碰到先天性青光眼的病例,患者家屬在得知自己小朋友是青光眼後常常無法接受;不是認為不可能,就是到處求訪名醫,希望獲得更高明的診斷,結果常耽誤了疾病的治療。

事實上,先天性青光眼並不罕見。

先天性青光眼可分為二大類:原發性先天性青光眼和原發性嬰兒青光眼(或稱遲發型先天性青光眼)

(1) 原發性先天性青光眼

發生率在每一萬個活產會出現一個病例,每年台灣嬰兒出生約23萬人左右,所以每一年約新增廿幾個病例。

發生機轉為眼睛前房隅角發育不全以致房水液蓄積而使眼壓上升,由於眼壓上升情況從胎兒在母體內即開始,因此嬰兒一生下來,父母就會注意到其眼睛不正常。

此症在遺傳學上大部分為偶發性,但也有10﹪來自隱性遺傳,患者有65%為男性。

患有此症嬰兒的臨床症狀,除了黑眼珠變得不透明外,尚有畏光、流淚、眼瞼痙攣或常揉眼睛的現象。由於嬰兒眼壓在測量上比較困難。

因此,此症患者常需以全身麻醉方式量眼壓,但上完全身麻醉時,眼壓並不一定會高,故眼壓並不是唯一的指標,尚需由其他臨床症狀協助診斷。

比如這些嬰兒的角膜大小通常大於12 毫米、不等程度的角膜水腫合併有角膜內皮層的破裂及視神經盤凹陷擴大等現象。

(2) 原發性嬰兒青光眼(或稱遲發性先天性青光眼)

本症成因也是在前房隅角發育上出問題,造成房水液排出遇到障礙,但典型特徵是出生以後到兩歲之間發生,遺傳性亦屬偶發性,有10﹪機會為隱性遺傳

臨床徵兆與特徵比原發性先天性青光眼緩和,因此角膜可能不會出現明顯牛眼變化,但通常都有不同程度的角膜水腫。

此症之患者,父母偶爾會注意到嬰兒平時還好,但大哭之後角膜會因眼壓突然上升而變得不透明。另外,此症之嬰兒常常表現出兩眼不等視或高度近視變化。

鑑別診斷

由於大部分的先天性或嬰兒青光眼患者角膜變大情況,大都發生於出生第一年內,因此如果在一歲以前,任何嬰兒角膜直徑大於12毫米都要懷疑有先天性青光眼的存在。

另外,不論任何年齡角膜直徑大於13毫米,皆需強烈懷疑為先天性或嬰兒青光眼。

幾個需要與原發性先天性青光眼或原發性嬰兒青光眼鑑別的情況有:

1. 眼內炎或紅眼症,原因可能是結膜炎、鼻淚管阻塞、角膜上皮剝落或眼部發炎。

2. 角膜增大症,可能是因為高度近視或巨角膜症。

3. 角膜內皮撕裂,可能是因生產損傷所造成。

4. 角膜水腫或混濁,包括:分娩外傷、先天性、遺傳性角膜內皮失養症、代謝性疾病、角膜鞏膜化(指角膜變得像鞏膜一樣白色而不透明)變化、德國麻疹性的角膜炎。

5. 次發性青光眼。

治療

原發性先天性青光眼及原發性嬰兒青光眼治療方式,主要以手術為主、藥物為輔。如果患者角膜是清澈的,則進行隅角切開手術

倘若角膜不清澈,可施行小樑網切開術;若擔心因術後產生併發症或手術後眼壓仍升高,則可加入小樑網切除術。

先天性青光眼手術後需長期追蹤,一般而言在做完初次手術一個月後,需要以全身麻醉對小朋友眼睛情況作進一步的檢查。

另外,在長期追蹤時,更重要的是找出患者屈光問題及弱視現象,因此患者追蹤檢查項目包括:屈光變化、眼壓的測量、角膜大小及眼球軸長的測量等。

預後

有50%的小朋友可能因視神經的破壞、雙眼不等視、弱視、角膜斑疤、白內障、水晶體異位而有嚴重視覺功能喪失。另外,牛眼症的患者不經意的眼球外傷,也容易造成眼球破裂。


作者
呂大文/三軍總醫院一般眼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