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視網膜疾患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視網膜疾患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感冒用藥 當心急性青光眼

聯合晚報 2014年12月02日 【陳麗婷╱台北報導】
冬季感冒增,當心用藥引發急性青光眼。眼科醫師近來陸續收治幾名頭痛、視力變差的病患,檢查發現急性青光眼,原來是患者感冒自行買藥,藥物中的抗乙醯膽鹼成分,具抑制副交感神經作用,引起瞳孔放大,隅角更為狹窄、房水排不出,造成眼壓過高所致。

近視超過千度 不建議做雷射手術



中時電子報 2014年11月02日【陳瑄喻╱台北報導】
「醫師,我到底該不該去做近視雷射手術呢?」不少愛美女性想拋開厚重眼鏡,但卻不知道是否該動刀,眼科醫師建議,若是近視超過1千度以上,並且有免疫系統疾病的民眾,就不建議進行近視雷射手術,避免效果不如預期。

夏天海邊瘋跳水 男視網膜剝離

 
蘋果日報 2014年07月08日【邱俊吉╱台北報導】
 
天氣酷熱,民眾紛紛奔向海邊、戲水設施消暑,一名二十二歲男大生到北部某水上樂園遊玩,在泳池畔跳水後右眼直冒金星,隔天仍未改善,第三天更成片片雪花,到大醫院檢查才發現視網膜剝離。

療癒系料理—宮廷花椰菜奶油濃湯

花椰菜含有豐富的營養,例如胡蘿蔔素、維生素B群、C、蛋白質及鈣等成分,其中還有一種抗氧化劑,可以避免眼睛的視網膜受到陽光中紫外線的傷害,也可預防老年黃斑部病變,建議家中長輩多吃花椰菜當做保養,大人小孩更應該常常吃來預防及保健。  

咳太用力 男視網膜剝離

(蘋果日報)咳太用力 男視網膜剝離





















咳嗽用力過度,小心視網膜剝離,導致視力下降。資料照片

2012.06.25【沈能元台北報導】一名五十多歲男子日前因感冒而用力咳嗽,隔日右眼竟出現閃電、飛蚊等症狀,男子不以為意,三天後因症狀加劇且視力模糊才就醫,檢查發現右眼已視網膜剝離。醫師懷疑男子咳嗽用力過度,造成視網膜剝離,提醒咳嗽、排便時應避免使力過大,降低視網膜剝離風險。

突發飛蚊症 肝膿瘍致右眼失明

(自由時報)突發飛蚊症 肝膿瘍致右眼失明


2012.06.21【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一名40多歲男子日前眼睛突然出現飛蚊症狀,且兩眼視力急速下降,但他一直拖到發燒才到醫院求診,沒想到竟然昏迷。超音波檢查發現,男子有肝膿瘍,因引發肝膿瘍的細菌跑到眼睛,造成眼內炎,患者的眼前才會突然出現飛蚊症狀。



因發現的時間太慢,即使治療,患者的右眼還是失明,醫師提醒,若眼睛突然出現飛蚊症狀,不可輕忽,最好儘速就醫。



三總眼科部部主任呂大文表示,這名男子在開始發燒的23天前,雙眼開始出現飛蚊症狀,眼前老是看到有蚊子飛來飛去,右眼視力由原先的1.0下降到0.3,左眼的視力由原先的1.0下降到0.5,後來男子因為發燒才就醫,醫師診斷出男子患有糖尿病,但男子表示,過去並沒有糖尿病史;後來這名男子竟然肝昏迷。

眼結膜出血 恐中風前兆 風險增3成 應進一步健檢

(蘋果日報)眼結膜出血 恐中風前兆 風險增3成 應進一步健檢


2012.04.14【邱俊吉台北報導】

眼結膜下出血會使人眼白一片血紅,許多人不以為意,但國內最新研究發現,此症竟可能是中風前兆,出現這症狀後,未來3年內中風的風險會比一般人高33%。醫師說,眼結膜下出血是指結膜下方微血管破裂,但意謂血管組織已出現異常,建議民眾有眼結膜下出血時,應進一步接受心血管等健康檢查。



這項研究由台北醫學大學、北醫附設醫院等單位共同進行,參與研究的北醫眼科部主治醫師王宗仁表示,研究團隊先收集20022006年間、全台因眼結膜下出血而就醫的成年患者17349人,並以另一群無此症狀的民眾、共86745人為對比,比較兩組人在未來3年間,是否因中風就醫。

感冒眼長白斑 女視力降 自體免疫失調 視網膜發炎誤以為近視

蘋果日報2012.04.07

【高子航台北報導】一名23歲年輕女子,日前嚴重感冒後,就覺得左眼前老是有團黑影,就醫檢查發現罹患俗稱「眼睛感冒」的視網膜白斑症,視力從一點零降至零點四。醫師表示,視網膜白斑症好發於民眾感冒過後,易造成患者視網膜發炎,此時應盡速就醫,以防視網膜發炎後結疤,造成永久性的視力傷害。




收治病例的振興醫院眼科主治醫師許粹剛受訪時表示,這名女子就醫時指自己原本視力極佳、有一點零,不必戴眼鏡,但感冒初癒後一個多禮拜以來,左眼視物時,總覺得有團黑影在,她還以為是近視了,自行去眼鏡行配眼鏡,但不論如何調整度數,還是看不清楚,才來就醫。

經安排散瞳、眼底檢查等,許粹剛發現女子罹患視網膜白斑症,其左眼視網膜因發炎,滿布白色斑點,在治療23周後,女子左眼視力已漸漸恢復。



看東西有黑影
許粹剛說,視網膜白斑症多發生於單眼,患者發病前多有感冒、發燒等感染病史,又俗稱「眼睛感冒」,醫界研判其部分成因可能是與患者在感冒後自體免疫失調有關,主要症狀有視物有黑影、眩光、視力下降等。 



好發年輕女性
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主任呂大文說,視網膜白斑症好發於2045歲年輕女性,患者多在感冒或發燒等感染後,出現視網膜發炎、長白斑病況,其中有約2成患者,即使經由治療,仍因視網膜嚴重結痂,永久性視力受損。 



熱敷眼助循環
許粹剛提醒,過度疲勞或用眼過度也是罹患視網膜白斑症的危險因子,建議民眾平時用眼睛1個小時,應該閉眼休息10分鐘。許粹剛表示,若在感冒後,發現有視物不清症狀,要盡速就醫,除用藥外,患者也可熱敷眼睛,來促進眼睛周遭血液循環。 
視網膜白斑症 注意事項
好發於年輕女性,患者發病前多有感冒、發燒等感染病況
患者眼部視網膜因發炎,易出現視物不清、霧化、眩光
避免用眼過度,建議每用眼1小時,閉目休息10分鐘,減少罹病機會
患者可用溫熱毛巾熱敷眼部,有助促進眼睛周遭血液循環

資料來源:許粹剛醫師、呂大文醫師


原文連結





女長血管瘤 來潮眼外凸 壓迫眼球視力變差 爆破恐失明

蘋果日報 2012年03月25日 【陳麗婷╱台北報導】

一名女子每逢月事期間,左眼就外凸、視力變得模糊,就醫檢查發現,她的左眼後方,竟然長了顆血管瘤,因受荷爾蒙影響,只要月事來臨,瘤體就變大、影響視力。醫師表示,民眾若有單眼外凸、視力忽好忽壞情事,應留心罹患血管瘤可能性須盡速就醫,以免血管瘤爆破、影響視力。

電腦斷層影像中可看到女子左眼後方有顆圓形的血管瘤(紅圈處)。呂大文醫師提供



收治個案的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主任呂大文昨表示,這名27歲的女子,到院時主訴月經一來,左眼球就特別「凸」出,且看不清楚,她原以為自己是得了甲狀腺機能亢進症,但到多家醫院求診,都排除罹患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的可能性。 



近視神經難手術
呂大文後為女子安排電腦斷層檢查,赫然發現其左眼後方長了一顆直徑約1.5公分的血管瘤。呂大文指血管瘤患者女多於男,而這名女子的血管瘤,會受月經周期影響,研判是瘤體帶有女性荷爾蒙接受體,才會月事一來瘤體就變大,壓迫眼球致左眼外凸,也因壓迫造成眼軸變短,左眼會有約100、200度近視。

呂大文指國外曾有報告顯示,有女性患者在月事期間,因眼後的血管瘤變大而爆裂,造成失明,因此若血管瘤能切除,就須及早切除,但上述女子血管瘤緊靠視神經,擔心手術過程不慎傷及視神經,因此叮嚀該患者要固定回診,若是月事來潮期間,視力驟降要盡速就醫。

呂大文說,通常甲狀腺機能亢進也會有兩眼外凸症狀,但若發現單眼外凸應至眼科就醫,以檢查是否有長血管瘤。 

視野缺損速就醫
北市內湖國泰診所院長、眼科醫師林思源表示,若眼後的血管瘤很大,將眼球壓到外面,很明顯可看出異常,但有些患者沒有眼球外凸症狀,提醒視力若忽好忽壞,或有視野缺損情形、亦即某些角度看不到,有可能是眼後「藏」了顆血管瘤,一定要快點就醫。 

眼後血管瘤 注意事項
●甲狀腺亢進通常較多為雙眼外凸,若僅單眼外凸要懷疑可能是眼後長血管瘤
●若有視力忽好忽壞、或有視野缺損、某些角度看不到情事,有可能是眼後長有血管瘤應就醫
●部分女性患者在月事情間症狀會惡化,若瘤體沒有鄰近視神經,可經醫師評估後就醫切除
●眼後長血管瘤患者,按壓眼部時會出現阻力,可就醫進行電腦斷層確認
資料來源:呂大文醫師、林思源醫師


原文連結




鼻咽癌末期 男視力急速衰退

蘋果日報 2011.11.12【邱俊吉╱台北報導】

一名30歲男子日前忽覺右眼視力模糊,拖了3周才就醫,結果發現右眼是被常見的EB病毒感染、導致視網膜發炎,而EB病毒常與鼻咽癌有關,遂再進行全身檢查,又發現是罹患晚期鼻咽癌。

醫師說,少數鼻咽癌患者會以視力快速衰退為表現,提醒有此情形者應做全身健檢。

視力1.0變不到0.1

收治病例的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主任呂大文說,男子右眼視力原有1.0,但在3周內,幾乎看不到東西,才到三總檢查,經測量右眼視力,發現已不到0.1,「幾乎已算是失明」,後再檢查,發現男子的視網膜嚴重發炎,抽出眼球內的房水液再檢驗,「在裡面找到EB病毒」,證實是EB病毒感染造成的視網膜炎。

過去即知EB病毒感染恐引起鼻咽癌,醫療團隊於是替男子進行全身健檢,結果真證實他罹患鼻咽癌,且病程已到晚期;呂大文說,患者右眼經治療後,視力稍有改善,但現仍接受鼻咽癌相關療程中。

呂大文提醒,視力急速衰退可能是鼻咽癌表現,患者應注意。

早發現存活率高

新竹國泰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黃德種則表示,鼻咽癌若能早期發現治療,5年存活率超過8成,愈晚發現治癒機會愈差。

鼻咽癌小檔案

盛行率:國內每年每10萬人中約新增10名患者

好發:30~50歲中年人

症狀:頸部出現腫塊、鼻塞、鼻涕或痰中帶血、耳鳴、頭痛等,少數患者會視力急速衰退

注意事項:

◎忽然有上述症狀時,應盡速至耳鼻喉科、神經科或眼科檢查

◎建議定期健檢,以利及早治療


資料來源:黃德種醫師、《蘋果》資料室






黃斑部病變 婦如廁過猛突瞎

蘋果日報 2011.10.11【邱俊吉╱台北報導】

一名五十多歲家庭主婦有便祕困擾,上大號特別用力,日前使勁解便時,左眼前忽然一片漆黑,就醫檢查才發現黃斑部血管已被撐破,大出血造成不可逆的傷害,視力再也無法恢復。醫師指該主婦有服用抗凝血劑,若有黃斑部病變不自知則易大出血,失明風險高,建議用藥前應評估眼球健康,以免顧此失彼。

收治病例的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眼科主任彭美玲說,該名主婦有冠心症病史,為預防中風,服用抗凝血劑已有一段時間。

眼底長新生血管

彭美玲說,該主婦最近一次排便時因苦於便祕,不斷使力,結果左眼前忽然一下子全黑,完全失去視力,主婦深受驚嚇,趕緊到該院就醫。

彭美玲表示,檢查主婦的眼底,發現她雙眼黃斑部皆有不少新生血管,是典型的黃斑部病變患者,且左眼比右眼嚴重,但主婦本人渾然不知,沒想到因過度用力,導致左眼黃斑部脆弱的新生血管被撐破,因而大出血。

服抗凝血劑所致

針對黃斑部出血,彭美玲解釋,黃斑部位於眼底中央,一出血會立刻影響視力,由於主婦的出血量太大,雖經緊急治療,視力仍無法回復;研判主婦血流不止的原因,則是與服用抗凝血劑有關。

血中鐵質易傷眼

三總眼科部主任呂大文指出,服用抗凝血劑雖可預防血栓,但當出血時也會較難止血,若患者不知自己有黃斑部病變,一旦黃斑部血管破裂、血流凝結不住,因血中的鐵質特別容易傷眼,恐造成失明。

呂大文說,若須服抗凝血劑,不論是否自知有黃斑部病變,最好都先到眼科評估;開始服藥後,也得注意劑量,若身上經碰觸即有瘀青,建議與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再討論用藥,以免一使力便失明。

預防黃斑部病變注意事項

1. 不吸菸,國外調查發現,抽菸者罹患黃斑部病變的機率,是一般人的2~5倍

2. 妥善控制血糖,因糖尿病易使眼球多種結構產生異常,包括黃斑部

3. 注意眼睛防曬,當紫外線強烈時,外出最好戴太陽眼鏡

4. 服用抗凝血劑者更須慎防此症,否則當黃斑部血管破裂,出血會比一般人更難凝結,失明風險大


資料來源:彭美玲醫師、呂大文醫師






大吵一架 婦左眼中風險失明!

蘋果日報 2008.6.21【甯瑋瑜╱台北報導】

怒急攻心易誘發 心血管病患勿太激動

高血壓、糖尿病患除妥善控制病情,也要做好情緒管理。一名有高血壓病史的婦人,日前與家人大吵一架後,左眼眼前竟出現一團黑雲,隔天視力隨即變模糊,就醫後發現是怒急攻心,引發眼內血管破裂,也就是俗稱的「眼中風」,就醫用藥後,已化解失明危機。

憤怒傷身

接獲病例的國軍高雄總醫院眼科主任洪啟庭受訪時表示,這名年約七十歲的婦人就醫時,主訴與家人吵架後,左眼先看到一堆飛蚊,她不以為意,沒想到隔天眼前變為一團黑雲,擋住視野的正中央,她才趕緊就醫。

洪啟庭表示,檢查後發現,婦人左眼內的視網膜靜脈阻塞合併出血,即眼中風;婦人不但視力下降,視網膜的血液也受阻而無法回流到心臟,黃斑部逐漸水腫,再晚一點就醫恐導致失明。

用藥一周後已復原 

婦人使用消炎、止血藥物一周後,視力已恢復正常。至於婦人眼內血管突然破裂的原因,洪啟庭解釋,這名婦人有高血壓病史,眼中風前又跟家人吵架,研判可能是情緒過於激動,才引發眼內血管破裂。

三軍總醫院眼科主任呂大文說,臨床接獲的眼中風個案,從二十幾歲到七、八十歲的患者都有,多數有高血壓、糖尿病、血管硬化等心血管疾病,他見過最年輕的病患,是一名二十歲出頭的上班族,患者右眼看不見,就醫檢查才發現是眼中風。

呂大文說,誘發眼中風發作的因素包括情緒波動、壓力大、過於緊張、熬夜、睡眠不足等。洪啟庭說,病情恢復速度除與視網膜血管的受傷程度有關外,視網膜缺氧的區域範圍大小也會影響復原效果,因此,及早就醫非常重要,「臨床發現不少病患自以為是老花眼,拖了好久才就醫,最後惡化為玻璃體出血、青光眼,甚至導致失明。」

呂大文建議,有高血壓、糖尿病病史的患者,除應遵從醫囑追蹤病情外,平日也要心平氣和,避免情緒過於波動。洪啟庭則說,民眾若出現眼前有飛蚊現象,或突然有視力減退,應立即就醫,以防視力惡化。

眼中風小檔案 

成因:眼睛中央網膜靜脈、動脈血管破裂或堵塞,好發於高血壓、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

症狀:突發性飛蚊症、視力變差

治療:藥物、雷射、手術、高壓氧療程等

注意事項:

◎避免情緒起伏過大,心血管疾病者應控制病情

◎避免經常熬夜等行為,一旦視力出現異狀,應立即就醫


資料來源:洪啟庭醫師、呂大文醫師




玻璃體剝離 眼前一道光

聯合報 2008.6.14 記者李樹人 / 台北報導

如果在黑暗中突然看見閃電白光,可別以為這是驚人的神蹟⋯⋯

眼科醫師提醒,這可能是後玻璃體膜剝離所造成的症狀,提重物、打網球及高爾夫球,甚至搭乘雲霄飛車、玩高空調跳時,頭部遭受瞬間離心力,都可能造成這類眼疾。

三總眼科部主任呂大文表示,原本玻璃體膜與視網膜緊密結合,他在門診卻發現,有些人因為勤練氣功、甩頭功、鐵頭功,或是打網球、高爾夫球,甚至是搭乘雲霄飛車,造成了眼睛突然出血,視力逐漸模糊,在黑暗中還可看到雷電閃光。

為何玻璃體會剝離?呂大文解釋,玻璃體與視網膜緊密結合在一起,一旦頭部遭受猛烈撞擊,或是甩頭太用力,離心力太強,可能導致玻璃體與視網膜分開,如果兩者處於要斷不斷的情況,就會不停放電,病人在黑暗中彷彿看到了閃電。

呂大文曾收治過一名練鐵頭功的男性患者,經常以木棍重物猛敲頭顱,練了一段時間,開始在黑暗中看見白光,起初還以為自己功夫練到一定程度,但視力卻逐漸模糊,才至醫院就診,檢查證實是後玻璃體膜嚴重剝離。

另外,也遇過搭乘雲霄飛車導致後玻璃體膜嚴重剝離的個案。患者在乘坐過程中,頭部急速移動,加上離心力,但沒多久視力也變差了。

萬芳醫學中心眼科主任吳建良說,不少患者是因為提重物,或是運動時,急速甩頭,頭部快速移動,產生離心力,以致後玻璃體膜與視網膜分開。

吳建良指出,後玻璃體膜剝離,並不需要特別治療,患者只要減少頭部猛烈運動,並多吃綠色蔬菜,或是葉綠素維他命,持續回診追蹤,只有少數人必須考慮開刀,或是透過雷射來挽救視力。





視網膜扣壓環裂 婦眼腫難閉

蘋果日報
 2008.6.14【沈能元╱台北報導】




一名婦人多年來右眼一直有一顆小腫塊,因不痛不癢,不以為意,但近來這顆腫塊,已使右眼難以閉合而就醫,醫師診斷後發現,是婦人多年前手術植入的視網膜扣壓環破裂,才會持續在眼內發炎並形成腫塊,經開刀切除腫塊、取出扣壓環後,婦人右眼已可自然閉合。

致眼內組織發炎



收治病例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眼科主治醫師柳景豑受訪時表示,剛開始他一度以為婦人是罹患淋巴腫瘤,但檢查後排除是淋巴腫瘤,進一步詢問病史時才發現,婦人在二十多歲時,曾因視網膜剝離接受手術治療,並植入視網膜扣壓環,之後右眼即長出腫塊。



柳景豑隨即安排手術,為她切除右眼的腫塊,並在眼內發現她先前植入的視網膜扣壓環已破裂、分解,推測就是這個扣壓環造成眼內組織持續發炎,並形成腫塊,所幸此為良性組織,經切除後已無大礙,也不會影響視力。



三軍總醫院眼科主任呂大文說,視網膜剝離成因多為高度近視、外傷等,造成眼睛視網膜與脈絡膜分離、視力模糊等症狀,治療時多先將眼睛視網膜以冷凍方式,使其產生發炎反應後與脈絡膜粘合,但有時黏合得不夠緊密,即需要植入視網膜扣壓環輔助。



呂大文提醒民眾進行視網膜扣壓環植入手術後,若出現眼睛紅腫、疼痛,可能是應視網膜扣壓環已破裂,應立即就醫。 



視網膜剝離小檔案



成因:高度近視、外傷或不明原因,造成眼睛視網膜與脈絡膜分離



症狀:視力模糊、眼前有閃電、飛蚊症等症狀



治療:先將眼睛視網膜以冷凍方式,使其產生發炎反應後與脈絡膜黏合,但有
時黏合得不夠緊密,需要視網膜扣壓環輔助



注意事項:



◎避免高度近視、眼部外傷,可減少併發視網膜離的機會
◎植入視網膜扣壓環後,若出現眼睛紅腫、疼痛,可能是視網膜扣壓環已破裂,應立即就醫





資料來源:呂大文醫師、柳景豑醫師




近視逾600度 小心網膜剝離危險高131倍

民生報 記者楊清雄/報導

「四眼田雞」要注意了,最新調查顯示,高度近視者發生視網膜剝離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31倍

糖尿病患出現視網膜病變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40倍,隨著人口老化,到了2020年,老年性視網膜黃斑部病變倍增,都將成為失明高危險群。

這項調查是由奧比斯基金會委託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邱弘毅,分析1999~2003年間,視網膜疾病的健保就醫資料,同時就林口長庚、三總、彰基、高雄長庚、花蓮慈濟等醫院視網膜病歷資料,展開問卷調查。

調查發現,近視600度以上者,罹患視網膜剝離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131倍,且罹患視網膜色素變性的比例也較高。其中,每一萬個糖尿病人,就有336人有視網膜病變,尤其是小於20歲、以及20~30歲這兩個年齡層特別多。

此外,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的糖尿病患,特別容易發生視網膜病變,好發的年齡層為20~30歲,及50~60歲兩個階段。五家醫院的病歷結果都顯示,年齡是眼疾病變的主要危險因子,好發年齡平均43歲,隨著年齡層增長,老年性黃斑部變性的盛行率明顯增加。

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主任呂大文表示,高度近視的眼球軸距變長,會拉扯到視網膜,因而發生視網膜剝離,而視網膜色素變性會造成患者夜盲;振興醫院院長劉榮宏指出,糖尿病患者發生視網膜病變的機率,比正常人高40倍。

醫師們評估,2020年之後,每年將有十萬多人罹患老年性視網膜黃斑部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近視眼視網膜剝離,是目前的二到三倍,因此,他們提醒40歲以上的民眾,要養成每半年檢查視力,掌握視網膜狀況,預防失明。




亂用類固醇眼藥水 差點瞎了深度近視的他 點眼藥水2年


聯合晚報 記者陳家傑/台北報導

很多人眼睛覺得不舒服時,懶得上醫院檢查,多會自行點眼藥水。還有小女生為了「顧眼睛」,讓眼睛水亮,竟點藥點出青光眼⋯⋯

眼科醫師提醒說,不當使用含類固醇眼藥水,有可能引發青光眼造成失明。 


有個深度近視民眾,受過敏體質影響,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過敏性結膜炎,上眼科成了家常便飯。不過,醫師開給類固醇眼藥水後,3、4天後不舒服的症狀就消失。久而久他就認定,這種眼藥水簡直是「神水」,卻將醫師交代「只能短暫治療用」的警告拋在腦後。

後來當過敏性結膜炎又復發時,他乾脆至藥房指名購買類固醇眼藥水。因藥房未提醒他只能短期使用,他就習慣一直使用這種「神水」長達兩年。最近,他眼睛出現「彩虹暈」,且情況愈來愈嚴重,才再至診所求助。

書田診所眼科主任顏敏芳說,該男子長期使用類固醇眼藥水,已嚴重傷害眼睛,有視神經受損出現青光眼現象。不僅如此,詳細檢查還發現有白內障、視網膜剝離情形,等於他眼睛同時有青光眼、白內障、視網膜剝離三種症狀。

顏敏芳緊急為他動手術,修補視網膜後,隔幾天再置換人工水晶體,解決白內障問題。並開給他降眼壓的藥水,才遏止症狀惡化。

三總眼科部主任呂大文也表示,最近他門診也遇到多個使用類固醇眼藥水出現青光眼的患者。他說,有些15、16歲的高中小女生,為了愛美,聽同學說某種牌子的眼藥水效果很好,可以「照顧眼睛健康」,讓戴隱形眼鏡的眼睛舒服又水亮亮,這些小女生就一窩蜂買來使用。

不料,在使用這種「名牌眼藥水」使用半年後,她們的眼睛陸續出現痠澀感、還不時還會看到「彩虹」。小女生驚覺不對勁,才在家人陪同下至眼科檢查。

呂大文說,檢查後確認,小女生用來「顧眼睛」的眼藥水,都含有類固醇,只能急性治療用,不能長期使用。他提醒愛美的小女生,不可以道聽塗說,隨便買藥就使用,否則,有可能造成眼睛很大的傷害卻不自知。